新安王氏医学流派文化内涵

来源:国医堂 点击: 发布时间: 2020-07-28

⊙编辑:智予

 

徽州文化,作为历代以来徽州人所创造之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,在器物、制度、精神领域均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形成独特流派与风格。除新安医学外,有新安理学、徽州朴学、新安画派、徽派版画、徽派篆刻、徽派建筑、徽州四雕、徽州茶道、徽商、徽菜、徽剧、徽墨、歙砚、徽派盆景、漆器、竹编、徽州方言、徽州民俗……此等均示浓郁徽派风格且其著名人物更不可胜数,“连科三殿撰,十里四翰林”、“父子丞相”、“同胞翰林”、“四代一品”均出现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。

徽州文化,作为具有宗族和儒商特色之区域文化,独领风骚八百余年。东汉、西晋、唐末、北宋四次北方强宗望族南迁,乃徽文化对中原文化之包容整合。南宋以降,更是文风昌盛,人文荟萃,遂有“东南邹鲁”之称。徽文化内涵丰富,积淀深厚,除体现中国正统儒家思想之外,亦受道家、释家之深刻影响,故以“徽学”之体与敦煌学、藏学比肩而立,因此徽州文化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典范。

    新安王氏医学诞生于这片蕴积浓郁文化气息的沃土之中,历代医家均是医儒兼修,多在医学、文学及书画等方面颇有造诣

(王氏四兄弟,右一起:王仲奇,王殿人,王季翔,王弋真)

 

“铁肩担道义”,“新安王氏医学”学富业精,德术双馨,始终把治病救人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,笃志不移,体现出了心法学派仁心仁术的思想和悬壶济世的情怀,实质上是自觉地承担起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。

医为百艺之一,本身具有文化和科学双重属性,而文化修养能够陶冶情操,也是一个人生活品位和处世方式的具体体现,事关人生情趣和人格尊严,是涉及“形而上”之人生哲学的大事,“新安王氏医家”对此就格外偏重偏爱,十分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,亦儒亦医,底蕴深厚,其文化特色在诸多中医流派中显得尤为突出。

 王仲奇年轻时即打下深厚的中医经典和国学功底,治学谨严,临床辨证、立案、处方,遣字造句多用心斟酌。案语不限于医籍,常贴切地引据经典和诸子之书,出入经文而不为经文所囿,于辨证论治之中融入人文色彩,显示出一代新安儒医的风范。他的艺术造诣也十分深厚,擅长笔墨丹青,深得艺术家黄宾虹的赏识,曾称赞其处方笺“笔墨精良,本身就是书法艺术品”。先生留下的处方笺不仅脉案精采、处方巧妙,而且处方本身作为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,被各地博物馆竞相收藏。

王殿人的医学与人文素养同样深厚,还是这位黄宾虹曾评价说:“蔼然其容,医道活人,世业光隆,新安望族,武林寓公,宇量高雅,器范可风,殿人世先生玉照”。


(新安王氏医学开派医家王履中墨迹,左有黄宾虹题边款



(新安王氏医学第3代代表性医家王漾酣墨迹)

王季翔善医工书,文笔犀利,书法甚佳,走笔宛如行云流水,当地求字者甚多,至今泾县、旌德、绩溪一带人家尚存有其行医处方时留下的墨宝。

王任之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中医事业充满自信,他的自信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文化自信,其文化素养有诗为证:“心通儒雅情犹趣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

王乐匋少年时跟随国学硕儒学古文、习书法,在有着中国“学术思想库”发源地之誉的徽州西溪“韬庐”侍应前后,涉猎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及中医经典、宋元明清医学诸家,打下深厚的国学与医学根底;而于牵纸研墨之中,出唐入汉,亦深得书风涵泳和新安画派精髓。

医事之余还喜爱诗词书画,擅长行、草、篆书,精于画竹。作品除本身的艺术美之外,还透露出文化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,处处能入古、常常出新意,自成风貌。因其在医、文、诗、书、画诸方面的造诣,更有诗人称其“风流直逼一瓢翁”。博雅多艺也为王乐匋临床诊治病患,提供了一般医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,一代儒医实至名归。
 

(王乐匋书法

王键承其父风范,喜爱书法,医文兼通,尤重学术,行文流利,出口成章。除新安医学研究外,还主编有《中医基础理论》等中医学术著作、教材16部,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。在他的论著中,文化内涵丰厚是其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。

    (王键为新安医学题词)

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”,而中医药文化则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,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“新安王氏医学”的传承研究,除了要继续开展药理实验、临床试验等现代科学研究,着力提高其科技硬实力外,将继续加强人文思想研究,充分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,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,更好地造福人类、造福于社会。